妙手匠心守护列车“千里眼”
——记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工程师廖春

发布时间:2024-05-30 【字体:

图为廖春在对研发分智能综合测试台进行试验。卜锡龙 摄
  入夏的八桂大地暑气如蒸,闷热难耐。近日,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的工作间里,车间工程师廖春正全神贯注地维修着一台信号继电器。半小时后,他依然保持端坐的姿势,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小小的器件在他长满老茧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一样,由散落的零件变成一台完整设备。
  信号设备被称为列车的“眼睛”。从业32年,廖春保持潜心钻研的专业精神,不断突破自我,练就一手“妙手回春”的绝技,组织修复各类信号设备30多万台,用一颗匠心守护着千里铁道线运输安全。
  勤修内功:初生牛犊到“妙手神探”的跨越
  廖春成长于铁路工人家庭,铁道兵出身的父亲扎根在铁道线上、忠诚担当奋斗了一辈子的形象深深印在他心里。“老铁道兵身上那种一往无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廖春说。
  1992年,从铁路院校毕业后,怀着对铁路事业的赤诚之心,他来到原玉林电务段湛江领工区,成为一名见习信号工。白天,他跟在老师傅后面,每遇新设备安装、新故障处置,都主动上前打下手,缠着师傅问原理;晚上回家,他便与《电子报》《家电维修》等报刊书籍为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还抓住进修机会,脱产考入齐齐哈尔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回到工作岗位。
  “不拿出拼的狠劲,练不出硬的本领!”从校园回到熟悉的铁道线上,廖春把现场作业当作学技练功的最佳课堂。20世纪90年代,黎湛线信号设备大修改造工程铺开,他常年奋战在300多公里的线路上。在湛江站、贵港站等大站改造工程中,他多次请缨,盯控风险最高、难度最大、工期最紧的项点,参与的10余次现场重点施工电务设备全部一次验收达标。经过多年的现场工作磨砺,他掌握的系统理论知识得以在作业现场一一印证,他对信号电路原理理解得也更为透彻,从见习信号工到信号工、高级信号工,一路进阶。
  2004年,因生产力布局调整,廖春调入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从事信号设备的出入所检测和维修工作。从现场转到室内,全新的作业方式让他面临角色转换的挑战。
  “现场工作的经历,让我懂得设备是有生命的,只有让它动起来,对其运行原理的认识才更深刻,也更理解守护设备安全的重要性。”为掌握继电器、转辙机等信号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廖春把书本上的信号设备电路图临摹下来,在作业现场对照检修步骤,一边啃着压缩饼干充饥一边在电路图上做标记,手中的图越来越皱,心里的图却越来越清晰,直至能脱稿将图默画出来。
  “将一件事情反复做就是高手,反复的事情认真做就是专家。”车间的工作标语,成为廖春的座右铭。经过不断学习和钻研,他掌握了40多种型号继电器检修技能,总结出“望闻问切”“一电二偏三出四反馈”等6项检维修工作法。他参与编写的《信号继电器及检修》在局集团公司推广使用,摹画的电路图被复印成教材,供局集团公司电务系统职工学习研究。他自己也从高级信号工逐步进阶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技术员、工程师,并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等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妙手神探”。
  当好“守关人”:零故障是坚守的职业底线
  “嘀嗒、嘀嗒……”5月8日,走进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南宁信号检修工区,一阵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测试台前,廖春如调音师一般,手法娴熟地翻转调簧钳,很快让“带伤患病”的继电器涅槃重生。
  “信号设备的检修工作,就是毫厘之间的较量!”作为控制行车信号传递的继电器尽管只有巴掌大,但是零部件多达60种,最小的只有1毫米,检修起来有50多个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
  作为车间技术带头人,廖春要求把继电器检修的标准值误差控制在规章规定标准的1/6。他的严管带来了硬质量,检修工区继电器检修一次验收合格率月均常年达到99.5%以上,设备运用质量100%合格。
  2013年,广西进入高铁时代,一条条高铁线在青山绿水间建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沿线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优质高效的高铁路网已经成为铁路人的冲锋号。
  伴随着高铁开通,电务信号技术迭代升级,对验收标准和检修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铁上来后,我们车间管内信号设备达到30多万台(件)。仅是信号继电器,每名检修工区职工每月要完成50余台的检修任务。”车间主任谭国营介绍。
  “新时代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好设备关,坚守‘零故障’的职业底线,建设高质量的中国高铁。”面对新设备、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廖春没有退缩,每次上新设备,他都会第一时间摸透设备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检修技巧,学懂后向职工进行“首件示范”。同时,他坚持带着大家执行信号设备检修作业标准,提升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积极钻研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廖春工作法”,有效提升工区检修效率和质量。
  作为信号设备出所“守关人”,廖春至今对南昆客运专线贯通前夕的信号设备测试过程记忆犹新。一个夜晚,南宁西站因消防装置故障触发喷洒泡沫,波及车站300多台信号继电器,造成信号故障。由于计划第二天进行信号测试,车间没有足够的继电器更换,当晚必须对送来的这300台故障继电器进行检修。
  “要保证把每一台过关的继电器送到现场!”当夜,在廖春的组织下,检修工区职工全部到岗,连夜鏖战。在一双双巧手的拨弄下,300多台从“流水线”下来的继电器发出欢快的“嘀嗒”声,在凌晨时分准时出库。此时,廖春才发觉肩膀早已酸痛得难以动弹。
  面对贵南、南崇、南玉等重点高铁工程带来的6万余台信号设备检测工作压力,廖春带领工作室成员夜以继日研发出“转辙机测试台”,既提高了信号设备测试的准确性,保障了设备的安全出所,又减少了返厂修复的环节,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提前半月完成检测工作,为西南地区新的交通大动脉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年来,他组织检修了300多种型号、超30万台继电器、综合设备、转辙机,且保持零责任事故纪录。
  创新研发:带领团队勇攀高峰
  走进廖春家的书房,一张简易的工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也许每个电子爱好者都有一个发明家的梦想!”廖春的妻子介绍,这些她一次次想丢出家门的“破烂”却是廖春的“宝贝”,他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此。
  2012年,抱着对研发的浓厚兴趣,廖春加入了段里的“周玲技能服务队”。入队不久,他就迎来第一个攻关项目。当时老线的微机房使用的双熔丝转换器易烧坏,由于其已停产,只能从新线上淘汰下来的转换器中调配更换。旧设备好坏掺杂,如果研制出测试仪,就能快速判断出可用的设备。廖春说干就干,他将转换器进行拆除,研究电路走向,利用回收的零配件进行组装并测试,一个月后终于研制出了稳定双熔丝转换测试仪。
  成功的经验激发了廖春创新研发的潜能。他再接再厉潜心钻研,又完成25赫兹相敏报警盒测试仪等多项技术革新项目,破解了多个信号设备检修的技术难题,很快成为服务队的带头人。2018年,以廖春名字命名的“廖春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研发的梦想在他的岗位上照进现实。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作为技术带头人,廖春领着工作室的技术骨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21年前,发挥驼峰防溜作用的停车器油缸都是委外维修,一年的维修成本高达10多万元。为了达到节支降耗的目的,段里针对停车器油缸的自主修成立了攻关项目。由于停车器油缸元器件众多、构造复杂,要研发出能实现自主修的测试台极为困难。凭着对研发的执着追求和不服输的干劲,廖春主动挑起了研发的重担。
  “我一直认为,科研工作就是爬坡过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资料不完善、没有图纸,廖春用最“笨”的方法,将每一个部件拆开研究,对照着里面的元器件分布画图,并用电烙铁一个个焊下来进行试验,近千个元器件被他研究了2个月。他还把器材搬回家试验,一头扎进项目常常忘记吃饭,妻子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无奈笑说:“你这头倔驴要是不研究出来,我也不答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修改的图纸堆成小山后,他和团队终于研制出了停车器油缸测试台。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还节省了每年10多万元的委外修费用。
  “研发就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每一个小部件入手。”这是廖春总结的经验。一段时间,管内进站信号机“黄闪黄”电路故障频出,大家却找不到解决办法。由于电路结构特殊,哪怕继电器性能细微变化,也能影响信号机的闪光频率,假如提前试验闪光继电器性能、确保品质,就能够减少设备频繁更换。有了思路,廖春牵头开展研发。通过利用废旧零件,他们很快研发了2台闪光继电器筛选台,不仅解决了设备的稳定性问题,还在修旧利废方面省下6万元。
  靠着科技创新的“杠杆”,廖春带领技术骨干从小件着手,先后研发了隔离盒智能设备、扼流变压器测试台等53项技术改进项目,设备修旧利废节支价值1500多万元。
  “一人是铁,不如人人是钉。”作为工作室的“领头雁”,廖春坚持领着队伍一起成长,依靠团队的力量做出更大的成绩。2018年担任车间教员以来,他把自己工作30多年来处理故障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图文并茂地总结成作业方法,毫无保留传授给工友和徒弟,使车间职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南宁局集团公司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廖春和高珠师徒分别获得铁路信号工个人全能第一、二名,上演了师徒同榜的佳话。
  廖春还充分发挥“廖春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优势,鼓励技术苗子参与技术革新,帮助青年才俊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多年来,他为单位培养出10多名电子电气类技师,其中有2名荣获南宁局集团公司“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名荣获“宁铁工匠”称号。2023年,“廖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西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电务信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怀着“快马加鞭未下鞍”的使命感,廖春团队又开始布局点光源测试台、绝缘处理器等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已经51岁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怀揣着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激情,继续埋头苦干、创新争先,带领一批又一批电务人为推动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廖  春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电务段南宁检修车间工程师,曾获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南宁局集团公司先进工作(生产)者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采访手记
  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行家里手
  “将一件事情反复做就是高手,反复的事情认真做就是专家。”这是廖春的座右铭,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信号设备的修复工作是一个细活儿,设备精密、检修流程复杂不说,还特别考验人的耐心。一块拇指大小的电子芯片,可能就有成百上千根细如牛毛的电路和布线,要从中找出和处理故障,就像医生在心脏上飞针走线。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障碍,而是攻坚克难时的勇毅、反复失败后的坚持。
  身为大家口中的“妙手神探”,廖春其实并没有什么奥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专做精,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行家里手。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只要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就能绽放光彩,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附件:
回到顶部